风雅茗渊-批发中心 双龙茶厂-批发中心 沧润-批发中心 大茗府-批发中心 南木茶堂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茶具资讯 » 茶具名人 » 正文

赵炎:对紫砂的热爱融入血液

  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日期:2011-02-13   来源:北京商报   浏览470次

  赵炎:对紫砂的热爱融入血液

  北京琉璃厂一直往西,穿越纵横如阡陌的街巷和大大小小鳞次栉比老旧古董店的嘈杂,中国紫砂艺术馆安静地立在街的尽头,与它对视的一瞬,所有尘世的繁华都隐入了身后的古巷。中国紫砂艺术馆的馆长赵炎执著地认定,这绝对是一种“曲径通幽”的境界。
  
  赵炎的身份很多,这些身份来头还都不小: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、紫泥公社创办人、紫砂收藏家、鉴赏家;《印象·中国》、《中国文化遗产年鉴》、《紫泥公社》编委主任……但最打动记者的身份,叫“过客”。不知是什么机缘所致,那天的谈话会从“过客”开始,但赵炎的原话还记得清清楚楚:“艺术品的生命是无限的,人的生命相对于它来说,太短暂了,短暂到只能用‘过客’形容。”有一丝凄美,半缕无奈,但更多的是执著--纵然只能是过客,但仍然要把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热爱倾注于你。也正是因为多了这一份缺憾,赵炎对紫砂的感情,反而比别人更丰满,更完美,更纯粹。

  热爱融入血液

  重新起程寻梦

  凡事讲缘分,这是赵炎所深信不疑的。在他看来,他与紫砂的渊源从落地的那一刻就有了,没准儿还更早。因为紫砂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,诗书画印都可以通过紫砂体现——紫砂这种独有的包容性,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容的美德。而这一美德恰恰是赵炎最为推崇的。也许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渗入血液的热爱,赵炎才会在贸易领域摸爬滚打那么多年后,绕了一个好大好大的圈子,又回到梦开始的地方,重新起程。

  2000年的时候,赵炎开始着手把紫砂的这个梦变为现实。从最初一个单纯的狂爱者,到对紫砂历史脉络的梳理,紫砂文化的探究,泥料特性的研究与考察,成形技巧的了解与掌握,到最终成为紫砂的“蓝颜知己”,这一蜕变过程,远非“辛苦”二字能够道尽个中艰辛。与宜兴工艺大师们聊紫砂聊到“茶醉”,雪地开车千里送壶坯,五过春节不回家……这些过往,当赵炎现在已经成为紫砂艺术馆馆长后,被人屡屡传为“佳话”,但这佳话的背后,是实实在在的不易。

  那个时候,紫砂艺术馆正在筹备当中,赵炎每年都要去宜兴与工艺美术大师们见面沟通。平日里大师们到处奔忙,春节的时候大家都回家与家人团聚,赵炎就抓住了这个“千载难逢”的时机。见大师一面并不容易,为了节约宝贵的时间,他常常是一天见好多个大师连轴转,最极端的那天,他见了10位大师,没顾上吃一顿饭,只是以茶果腹。到了黄昏的时候,他“茶醉”了——犯晕。

  除夕的晚上,丁蜀镇的鞭炮声在每个街巷回荡,赵炎独自一个人在住处思考紫砂艺术馆的筹备细节。不是没有人邀请他去共同守岁,但他不愿意打扰别人的团圆时刻。一连五年都是这样,妻子嗔怪地说他:“你干脆去和紫砂过日子好了。”嗔怪归嗔怪,妻子还是给予了赵炎莫大的支持。

 
 
[ 茶具资讯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关闭窗口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